淇县西杨庄墓地.黄庄墓地I区发掘报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考古发掘 河南省文物局 书店 考古知识读物书籍 畅销书.
- 产品名称:淇县西杨庄墓地黄庄墓地Ⅰ...
- 是否是套装:否
- 书名:淇县西杨庄墓地黄庄墓地Ⅰ区发掘报告(南水北调中线工程
- 定价:218.00元
- 出版社名称:科学出版社
- 出版时间:2015年3月
- 作者:河南省文物
- 书名:淇县西杨庄墓地黄庄墓地Ⅰ区发掘报告(南水北调中线工程
基本信息
书名: | 淇县西杨庄墓地.黄庄墓地I区发掘报告-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河南省考古发掘报告-第18号 |
作者: | 河南省文物局 |
出版社: | 科学 |
出版日期: | 2015-(咨询特价) |
版次: | 1 |
ISBN: | (咨询特价) |
市场价: | 218.0 |
媒体评论
;
《淇县西杨庄墓地、黄庄墓地Ⅰ区发掘报告》适合从事考古学、历史学的研究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、参考。
目录
章绪言 (1)
一、地理位置、自然环境 (1)
二、历史沿革 (1)
三、墓地的发掘 (3)
二章西杨庄墓地 (4)
节概述 (4)
二节遗迹 (8)
一、墓葬 (8)
二、灰坑、水井 (89)
三、灰沟、积石坑 (98)
三节汉代遗迹的年代( 104 )
一、墓葬( 104 )
二、灰坑、灰沟( 108)
四节宋时期遗迹的年代( 108)
一、墓葬( 108)
二、灰坑、水井( 109)
五节对两杨庄墓地的几点认识( 109)
六节结语( 110)
三章黄庄墓地I区(111)
节概述(111)
二节遗迹(111)
一、墓葬(111)
二、灰坑(151)
三、灰沟(152)
三节结语(154)
后记(156)
插图目录
图一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(2)
图二两杨庄墓地发掘区域布方位置图 (5)
图三2006QX I T4847~ 2006QX I T5247南壁剖面图 (6)
图四西杨庄墓地遗迹分布图 (7)
图五2006QX I Ml平、剖面图 (8)
图六2006QX I Ml出土陶耳杯及货泉钱拓片 (9)
图七2006QX I M2平、剖面图(10)
图八2006QX I M3平、剖面图 (11)
图九2006QX I M3出土器物 (13)
图0 2006QX I M3出土陶器 (13)
图一2006QX I M3出土陶器 (14)
图一二2006QX I M3出土器物(15)
图一三2006QX I M3出土铜钱拓片 (16)
图一四2006QX I M4平、剖面图 (18)
图一五2006QX I M4出土陶器 (19)
图一六2006QX I M4出土陶器及五铢钱拓片 (20)
图一七2006QX I M4出土陶耳杯 (21)
图一八2006QX I M4出土陶魁 (22)
图一九2006QX I M4出土器物 (22)
图二0 2006QX I M4出土器物 (23)
图二一2006QX I M4出土陶灶 (24)
图二二2006QX I M4出土陶圈厕(24)
图二三2006QX I M5平、剖面图 (25)
图二四2006QX I M5出土器物 (26)
图二五2006QX I M6平、剖面图 (27)
图二六2006QX I M6出土陶器及陶壶刻划符号拓片 (28)
图二七2006QX I M7平、剖面图 (28)
图二八2006QX I M7出土瓷瓜棱罐及铜钱拓片 (29)
图二九2006QX I M8平、剖面图 (30)
图三02006QX I M8出土陶罐及纹饰拓片 (31)
图三一2006QX I M9平、剖面图 (32)
图三二2006QX I M9出土器物及拓片 (33)
图三三 2006QX I Ml0平、剖面图 (34)
图三四2006QX I Ml0出土陶器 (35)
图三五2006QX I Ml0出土陶器及陶罐纹饰拓片 (36)
图三六2006QX I Mll平、剖面图 (38)
图三七2006QX I Mll出土器物及陶罐刻划符号拓片 (39)
图三八2006QX I M12平、剖面图 (40)
图三九2006QX I M12出土陶器 (41)
图四0 2006QX I M12出土陶器 (42)
图四一2006QX I M12出土陶器及五铢钱拓片 (43)
图四二2006QX I M12出土陶耳杯 (44)
图四三2006QX I M12出土陶灶及附属器物 (45)
图四四2006QX I M13平、剖面图 (46)
图四五2006QX I M13出土陶器及陶罐刻划符号拓片 (47)
图四六2006QX I M14乎、剖面图 (48)
图四七2006QX I M14出土陶器 (50)
图四八2006QX I M14出土陶器 (51)
图四九2006QX I M14出土陶罐及纹饰拓片 (52)
图五02006QX I M14出土陶器 (53)
图五一2006QX I M15平、剖面图 (54)
图五二2006QX I M15出土陶器 (55)
图五三2006QX I M15出土陶器及陶罐纹饰、刻划符号拓片 (56)
图五四2006QX I M16平、剖面图 (57)
图五五2006QX I M16出土器物 (58)
图五六2006QX I M17平、剖面图 (59)
图五七2006QX I M17出土陶器 (61)
图五八2006QX I M17出土陶器 (62)
图五九2006QX I M17出土陶壶 (63)
图六02006QX I M18平、剖面图 (64)
图六一2006QX I M18出土陶器 (65)
图六
在线试读
章绪言
一、地理位置、自然环境
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区的太行山东麓,地处鹤壁市的南部,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° 59′ 23″~114° 17′ 54″、北纬 35° 30′ 05″ ~35° 48′ 26″。西依亘古绵延的太行山脉,与河南省林州市连山接壤,东临淇河,与浚县共水,北与鹤壁市(政府所在地)毗邻,南与卫辉市接壤。地势西北高,海拔多在 100~1000米,海拔 1019米,东南低,海拔 63.8米,高低差距 955.2米。西和西北为山区,东和东南为平原和泊洼,北、东、南三面环水,所有内河均属于海河流域的卫河水系,并向东南汇集注入卫河。
淇县境内广泛出露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,前寒武系出露很少,仅见基岩区的太古界变质岩,与震旦系和玄武系呈不整合接触。震旦系出露仅数十米厚,甚至缺失。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。由于新生界覆盖,上石炭统出露不全,二迭系无出露。地质勘探表明,新生界有上、下三系和四系。
西杨庄、黄庄两墓地集中地分布在淇县铁西区的西杨庄村西南约 300米及黄庄村东约 1000米处,黄庄墓地有Ⅰ区和Ⅱ区之分,Ⅰ区在黄庄村东,Ⅱ区在黄庄村东南。黄庄墓地Ⅱ区的材料另行报道。其地貌特征西北高敞,向东南渐趋低下,附近浅沟纵横。西杨庄墓地的北侧环绕有常年干涸的季节性河沟,当地村民俗称其“杨庄河”。地表以下 0.5~1.5米深则为远古时期的太行山东麓扇形冲积平原所形成的河(湖)相沉积。东距淇县政府所在地约 4千米(图一;图版一,1)。
西杨庄、黄庄墓地分别发现于 20世纪下半叶的 80年代中期,两墓地相距约 300米,本质上属于一个墓地,由于土地的辖属范围不同,故被确定为两处古代墓葬。
二、历史沿革
淇县,古为沬邑,夏代为冀、兖二州之域。商王武丁、武乙曾迁都于沬,帝乙于约公前 1115年定都于此,其子帝辛(纣)更名朝歌。约公前 1066年,周灭殷后,武王以朝歌地封纣子武庚禄父,设“三叔监殷”,以监武庚。约公前 1063年,武庚叛周被杀,成王将朝歌图一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
“三监”之地封给武王少弟康叔为卫国,都邑仍置朝歌。春秋(前 770~前 476年)时改为朝歌邑。战国(前 475~前 221年)属魏国辖。秦时,朝歌邑属三川郡。秦末,西楚霸王项羽分魏析置殷国,都城设于朝歌。西汉(前 206年~ 25年)初,于殷旧址设朝歌县,属河内郡。新莽时改朝歌为雅歌;东汉时又复置朝歌县。建安十七年( 212年)改属魏郡辖。三国时曹魏升朝歌为郡属冀州,辖朝歌、汲、共、林虑、获嘉、修武六县。晋时改朝歌郡为汲郡,朝歌县属之,属冀州。南北朝时,刘宋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。北魏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,属林虑郡。东魏天平年( 534年)复置朝歌县,天平二年( 535年)分朝歌县北为魏德县。北周武帝改义州(今卫辉市)为汲郡,治所在朝歌。隋时,初年改汲郡为卫州。开皇十六年( 596年)分朝歌东南置清淇县,大业二年( 606年)废清淇县和朝歌县,改置卫县,仍置汲郡于县治。唐时,武德年( 618年)又置清淇县,贞观年( 627年)改朝歌殷墟地以西为卫县鹿台乡,十七年(643年)又废清淇县,长安三年( 703年)又复置。五代、宋、金时依旧。宪宗五年( 1255年)于鹿台乡置淇州,卫县废为集,并置临淇县。至三年( 1266年)废临淇县入淇州。明洪武年( 1368年)改淇州为淇县,属卫辉府。清、民国时依旧。 1954年并入汤阴县。 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。 1986年由安阳市辖改属鹤壁市辖至今 a。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自河南省辉县进入鹤壁市淇县境内,并向北延伸,自黄庄村西南向东北穿越黄庄村、西杨庄村,其总干渠用地占压西杨庄墓地、黄庄墓地的分布范围。
三、墓地的发掘 2006年7月,鹤壁市文
内容介绍
《淇县西杨庄墓地、黄庄墓地Ⅰ区发掘报告》作为淇县西杨庄墓地、黄庄墓地Ⅰ区的发掘报告,对两个墓地发现的52座两汉、宋时期墓葬, 21个灰坑, 8条灰沟, 1口水井以及 1个积石坑进行了全面、详细的叙述。其中,墓葬的材料是本报告的主体内容。这批材料对认识淇县地区两汉、宋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状况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。